您的购物车是空的,快去添加商品吧
OK的家长们:
你们好!我是贾云海!
最近,人教版《数学自读课本(八年级下册)》中,有关“爱因斯坦相对论证明勾股定理”的内容登上了热搜。
我当了十多年物理老师,自然一眼就看出了bug,不过稍有常识的人也都知道,“相对论”和“勾股定理”,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啊。
教材不同于一般书籍,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?1
01
我们先来看下,这个错误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从它的证明方法来看,是用相似三角形证明勾股定理,这属于初二数学的知识点,但问题就出在,又和质能方程联系了起来,把物理数学弄成了串烧。
质能方程大家可能不熟悉,不过我们只需要有这么一个基础认知,那就是E表示能量,m表示质量,c表示光速(数值为常量);而勾股定理中,c是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长(数值未知)。
很明显,c在这里,一个指速度,一个是指距离,根本不是一回事。另外,在证明过程中,E还用来指代三角形的面积,m用来指代共同的系数,和质能方程中的E和m根本挨不着。
这样看下来,公式背后的含义都弄错了,证明更是谈不上。
这么离谱的错,怎么会出现在科学严谨的教材中呢?
不少网友寻根究底,发现这个内容其实来自2005年发表在某科普论坛的一篇“钓鱼贴”,从故事情节到证明过程,一模一样。
所以啊,我们可以想见,编写者自己就没有去考证对错,看到了公式、套路,就简单奉行“拿来主义”,并没有真正思考与理解,这才让谬误逮着机会大行其道。
02
其实在孩子的学习中,这样的问题也比比皆是。
学物理、数学,解题习惯套公式、搬定理;学政治、历史,总想找答题模板;甚至写作文,也要借鉴满分样板。
“记公式、套解法”确实见效快,能提分,但这样的捷径走多了,只会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举个例子。
疫情期间,大家都宅在家,开工后,减肥成了头等大事被提上日程。
这时候,市面上一些五花八门的减肥产品,很容易获得大家的青睐。
你想啊,如果能轻轻松松的瘦下来,谁还愿意费时费力,去琢磨怎么消耗脂肪、怎么制定计划呢?
确实,很多减肥药用了以后也能瘦几斤,但伴随而来的,还有反弹、心悸、失眠、厌食等等对身体不可逆转的损害。
学习中的这些技巧就像“减肥药”一样,如果孩子不加思考的拿来就用,当前可能有“疗效”,实则隐患无穷。
比如说,从1+2+3+......+10,老师告诉孩子方法,用第一个数,加最后一个数,然后乘以10,再除以2,就是答案。
套用这个算法,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,但如果孩子没有理解这个方法,只知道怎么得到正确答案,却不知道为什么对了,也会留下后患。
要知道,这些套公式、套模板的技巧如果太好用了,对我们的大脑来说,当它有了捷径可走,就不会再绕路了。孩子习惯于套用现有的解题技巧,就会错过很多该有的思维训练。
也就是说,过多地死记硬背、生搬硬套公式,就会过早地卸除思考、迁移题目类型的能力。同样的知识点,一旦题型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。
所以,如果孩子走了“记公式、套解法”这样的捷径,解题就真成了解题,而不是孩子在思考、解决问题中,提升能力的过程,自然免不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处处碰壁。
03
在学习这条路上,如果靠公式、模板这些套路,很可能把路走死,只有打通思路,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、这个方法的底层逻辑,才能走得长远。
还拿减肥这件事来说。
人们盲目轻信减肥药,照搬别人的减肥计划,说白了,就是因为没弄清减肥最底层的操作逻辑。
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,减肥不是减体重,而是减脂肪,让多余的脂肪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。
身体中的脂肪被消耗掉,必须遵循热量守恒原理,简单来说,你想变瘦,就要控制摄入热量,增加热量消耗。
所以,要想制造热量差,就不可能通过那些不明原理的减肥药,而是要根据我们的自身情况,制定饮食、运动计划,每天按照计划严格落实,至少要坚持90天,才能真正见成效。
而对任何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,也需要打通最底层的思路,让孩子形成对知识点的底层认知,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,更轻松、会应变。
拿前面我们提到的,从1加到10的算法来说。
一些老师会费些的功夫,把“1+2+3+...+10”,和倒过来的“10+9+8+...+1”,在黑板上列成上下对齐的两排,然后让孩子观察,第一列数字:1+10=11,第二列数字:2+9=11……一直到第十列,结果也是11。
我们看,上排数字往后是逐次加1,下排往后是逐次减1,这个变化就抵消了。像这样上下排对齐相加为11的组合,一共有10个,由此一来,孩子就明白了,(1+10)X10,再除以2,就是最后的答案了。
通过这样一个点拨,孩子就清楚这个算法背后的道理了。
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,涉及到数学中分类、归纳的思维路径,打通了这个路径,从1加到100的算法就理解了,等差数列学起来也就容易了。
在智慧学习中,我们把这种理解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,就叫做学法。
当孩子掌握了学法,明白了这个知识点背后的底层原理,不仅记忆公式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,以后遇到这种问题的变化题型时,也能从容解决。
而通过这种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掌握,将锻炼形成孩子的思考能力,随着这种能力的深入,孩子不断灵活变通,产生新认知。
当然,对家长们来说,要帮孩子掌握学法,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所以,还是要借助专业的师资力量。
那么,家长或者孩子就可以通过学习机,联系学习规划师,让学习规划师根据孩子的具体的学习问题,帮孩子匹配相应的学科老师,来针对具体知识点,给予孩子知识底层逻辑的指导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法点拨,让孩子会学、学懂。
好了,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。
家长们要明白的是,不要给孩子固定化的公式、模板,让孩子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,死记硬背、生搬硬套,而是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,去针对性的点拨孩子的学法,让孩子打通思路、真正弄懂。
最后,我想和家长们强调一点,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、能力是一个投入大、见效慢的过程,更多时候,当下可能完全没有效果。在这个缓慢的过程里,历练的是家长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,当下的根基打好了,以后才能起来万丈高楼。